|
秦創原最新進展來啦!时间:2021-11-17 11月16日上午,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,介紹“解放思想 改革創新 奮力推進秦創原(創新驅動平臺)建設取得新成效”有關情況。 成立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和10個地市(行業)分中心 印發了《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(2021-2023年)》,發布《政策包(總窗口)》《任務推進表》。省委、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強人才工作、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等政策,省科技廳、省教育廳、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部門制定大學科技園、新型研發機構、金融支持等20項配套政策。指導鼓勵各地市、平臺(園區)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,全省11個市(區)均制定了推進方案和配套政策,成立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和10個地市(行業)分中心,設立“一站式”受理窗口,形成多層次、多維度、全社會協同的“1+N”政策體系。 西咸新區制定發布優化營商環境18條、打造宜居宜業環境10條、支持秦創原總窗口建設15條政策舉措?偞翱谡甙哟髢冬F力度,已兌現3556萬元。省科技廳與省統計局制定4個方面23項秦創原建設監測指標。省委督查室、省政府督查室開展了專項督查,共督查14家省級部門、高校和省屬企業。 秦創原總窗口注冊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15家 著力打造集成線上與線下、虛擬與現實,從空間、政策、服務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,集孵化、轉化、產業化于一體的立體聯動孵化器樣板。 陜投集團牽頭組建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。漢中科創中心、寶雞離岸研發中心等試運行。省直部門分別在西咸新區設立了省科技資源統籌分中心、中小企業服務分中心、知識產權保護和交易運營中心等機構。支持灃東建設總窗口立體聯動孵化器,構建貫通資源聯動、打通體制聯動、聚合要素聯動、區域協作聯動、孵化全程聯動的“五個聯動”創新驅動生態系統。加快推進碑林環大學創新產業帶建設,成功獲批建設國家硬科技創新街區試點,加速發展硬科技新業態。利用中電科在陜科技資源,支持建設北斗導航產業基地,推進成果的孵化轉化。 窗口區引進建設13個科技企業孵化器。西咸新區成為“科創中國”試點城市?偞翱谧钥萍汲晒D化企業115家。 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首次突破萬家 全國排名第8 建設網上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,建立平臺、項目、企業、成果、專利等7個數據庫,梳理數據300余萬條。支持秦創原打造常態化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路演品牌,舉辦路演活動120場,推介轉化項目3000余項,輔導路演681項,300余家(次)國內頭部投資機構參與,125個項目和團隊完成融資、規模近12億元。舉辦秦創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,評選出81家獲獎企業,涌現出指紋芯片、診療機器人、高分子環保煤炭抑塵劑等一批“硬核”項目。 支持西北有色院、西安光機所、空天動力研究院、中電科20所等單位先行先試建設新型研發機構,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典型樣板?仗靹恿ρ芯吭阂淹顿Y孵化45家科創企業,總產值超過20億元,5家企業計劃上市。省科技廳由領導帶隊,分8個組深入11個地市和90余家單位,開展政策宣貫、需求征集和項目對接活動,共征集到2920項科技成果、需求227項。 省教育廳舉辦省高?萍汲晒刽咝F髮忧⒄剷,95所高校推介成果2000余項,簽約57項項目、金額2.55億元。西安交大轉化技術成果71項,其中64項在陜就地轉化成立科技企業,融資額超過1.1億元。西北大學團隊研發、西咸新區落地轉化的“人造萬用血”項目實現量產進入臨床試驗階段。西咸新區9月24日新簽約項目49個,總投資883.58億元,其中42個落戶總窗口,投資額675.58億元。 截至10月底,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評審達2793家,同比增長45%;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首次突破萬家(10071家),數量在全國排名第8位;登記技術合同45917項,成交額1652.93億元,較去年同期增長47.07%。 啟動或組建7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9個創新聯合體(中心) 聚焦我省重點產業鏈,加快實施“兩鏈”融合科技行動。啟動建設空天動力陜西實驗室,組建先進稀有金屬材料、半導體與集成電路、光子產業、高檔數控機床、作物育種等我省優勢領域7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9個創新聯合體(中心)。 圍繞數控機床、光子等23條重點產業鏈,開展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,著力提升重點產業鏈核心競爭力。部署實施北斗導航、氫能、種業等9個“兩鏈”融合重點專項。 在電子信息、新能源等領域新建“四主體一聯合”新型研發平臺20個。秦創原國企創新中心啟動運作,延長石油、陜煤集團等14戶企業進駐!白饭庥媱潯表樌七M,炬光科技在科創板成功過會。半導體先導技術中心研發出碳化硅第三代半導體器件,部分型號已通過中試環節實現量產。 總窗口引入中介服務機構48個金融服務機構65個 總窗口引入弘毅天承知識產權公司等中介服務機構48個、金融服務機構65個,復旦張江研究院、海創匯等10余家孵化載體正在洽談。開工建設科創載體等秦創原項目32個、總投資448億元?傄幠40億元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(西安)正式進入投資階段。陜投集團、西安市、咸陽市、銅川市先后設立近50億元的投資基金和種子基金。由陜投牽頭與西咸新區發起設立前期規模達20億元的秦創原科創母基金。西咸新區設立硬科技基金、高?萍挤N子創業投資基金等9支直投基金,總規模達26億元。 舉辦秦創原走進上交所、金融機構走進秦創原推介會,推進上交所在總窗口設立工作站,區域股權市場設立特色專區和6億元的上市后備企業股權投資基金。 陜西股權交易中心“西咸新區企業專區”正式上線。長安銀行總部落戶總窗口,引入深圳開源證券投資公司,陜西金控設立秦創原創新投資、生物醫藥、光子產業基金等,形成全方位、全鏈條支持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金融服務體系。 引用高層次人才50余人釋放人才活力 研究起草了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《實施方案》,遴選9名領軍人才擔任技術總師牽頭實施重點專項,通過青年基金、杰青、青年科技新星等項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、當主角。 秦創原引用高層次人才項目引進人才50余人,聯合出入境管理部門啟動外國人工作許可和工作類居留許可“一窗聯辦”試點。協同相關部門和地市新培訓科技經紀人(技術經理人)600余人次。省委組織部增設了秦創原人才引進項目和產業領軍人才專項。省人社廳制定促進博士后青年人才創新創業、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政策,新設技術轉移轉化職稱專業,在西咸新區專設工程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,調動了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。 下一步,將抓好“1+N”的政策體系建設,指導各地市制定政策包;擴大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范圍;鼓勵相關單位細化科研人員離崗創業政策,解除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后顧之憂。 此外,還將推進“科學家+工程師”項目實施,引進培養一批企業亟須的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,加快“三支隊伍”建設。 |